一日调解五案,速解民生烦忧
近日,远安县人民法院茅坪场人民法庭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在一日内成功调解民间借贷、离婚、抚养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五起案件,以“枫桥速度”实现案结事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一实践是该法庭深化“老百姓家门口的天平驿站”品牌建设、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党建引领多元解纷,法情融合破困局
在两起民间借贷纠纷中,法庭紧扣“法理情融合”原则。罗某与罗某某因借贷反目成仇,承办法官以“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纽带为切入点,结合《民法典》关于借款合同书面形式的规定,引导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既修复亲情又守住法律底线。另一起案件中,法官通过核对借条原件、银行流水等关键证据,依据《民法典》关于禁止高利放贷的规定,精准计算合法利息,促成双方签订履行方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家事审判柔性化解,守护未成年人权益
针对一起结婚未满一年的离婚纠纷,法庭秉持“调解优先”原则,依据《民法典》关于离婚案件调解的规定,耐心疏导当事人情绪,最终促使双方理性签订调解协议,避免矛盾激化。在抚养费纠纷中,法官综合考量子女教育、医疗等实际支出,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优先的要求,同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明确“抚养费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亲情延续”,切实将未成年人保护落到实处。
延时服务高效解纷,类案检索释法明理
傍晚6时许,法庭仍灯火通明。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调解中,法官依托司法鉴定报告,援引《民法典》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规则,仅用两小时促成赔偿协议,当事人感慨“没想到一天就解决了烦心事”。这一过程中,法官充分运用人民法院案例库开展类案检索,通过权威裁判规则增强调解说服力。
深化品牌建设,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作为集诉讼服务、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茅坪场法庭始终坚持“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特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法庭将调解工作延伸至群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3件,调解成功率达78.31%,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茅坪场法庭庭长表示:“法庭始终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擦亮“老百姓家门口的天平驿站”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司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