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兄弟怨,法庭解

时间: 2025-08-22 14:15 来源: 秭归法院

近日,秭归法院九畹溪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因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引发的兄弟纠纷,通过联动村委会,不仅化解了财产争议,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亲情关系。

法庭上,原被告双方情绪激动。据了解,原告张二叔(化名)与被告张大叔(化名)是亲兄弟,早年分家时未对家庭承包土地进行分户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一直登记在已故父亲名下。后来,该地块因高速公路建设被依法征收,5.8万余元补偿款全额拨付至负责对接征地事宜的张大叔个人账户。

起初经村委会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张二叔分得补偿款2万元。然而张大叔以偿还家庭债务、支付征地相关开支为由未按期履行。张二叔认为哥哥失信,遂诉至法院请求平均分割全部补偿款。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敏锐捕捉到纠纷核心:表面是补偿款分配争议,深层是亲情信任裂痕与前期调解协议效力问题。

为实质化解矛盾纠纷,法官邀请熟悉情况的村委会主任共同参与调解,双管齐下,分别深入兄弟二人内心,找准症结所在。

“那份在村委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是你们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官对张二叔耐心释法。

同时,法官也严肃告知张大叔:“协议应当遵守,诚信不可儿戏,经济困难不能成为违约理由。”

调解过程中,法官与村主任还耐心向张二叔说明了张大叔在征地过程中付出的实际成本和开支,帮助其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经过多轮沟通,张二叔态度逐渐缓和,考虑到哥哥在征地一事上确实付出较多,同意退让至2.3万元。

张大叔也为修复亲情,当庭支付2.1万元,剩余2000元约定后期支付。最终,兄弟二人在法庭上握手言和。

当庭交付的现金,递出的是承诺,接住的是谅解。本案看似是征地款分配之争,实则是诚信履行与亲情维护的双重考验。九畹溪人民法庭通过“法庭+村委”联动调解模式,在化解这起家庭矛盾中,实现了法律刚性与亲情柔性的有机融合,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未来,秭归法院将进一步践行“枫桥经验”,努力就地化解矛盾、实质解纷。